双相钢无缝管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双相钢无缝管 > 正火冷速对3.5Ni无缝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正火冷速对3.5Ni无缝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至德钢业 日期:2020-05-30 15:29:59 人气:1284

对不同正火处理后的3.5Ni无缝钢管样品进行夏比低温冲击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析出组织结果表明:随着正火冷速的增加3.5Ni无缝钢管组织晶粒尺寸减小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当正火冷速为25℃/s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等综合作用下3.5Ni无缝钢管低温韧性大幅提高冲击吸收能量(100℃)平均值达到82 J

化工化肥等行业对原材料及成品低温储运的要求促进了低温设备和低温用钢的发展。3.5Ni低温钢通过镍元素的添加大幅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并具有阻碍脆性裂纹生长的能力45~-100℃服役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低温韧性目前对提高3.5Ni无缝钢管的低温韧性的研究主要在于控制碳含量添加合金元素控制正火温度等,本文从正火冷速方面进行研究观察不同正火冷速试样显微组织的变化配合低温冲击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如何提高3.5Ni无缝钢管的低温韧性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学成分

低温用A333Gr.3无缝钢管根据ASTM标准化学成分(质量分数%)0.071.10C0.32Si0.51Mn0.01P0.003S3.51Ni0.04Mo0.06Cr0.041Al0.04Cu0.004V余量Fe规格为168 mm×7 mm

1.2热处理工艺

采用热膨胀仪实测3.5Ni无缝钢管的Ac1温度为692℃Ac3温度为815℃完全奥氏体化的温度为860℃因此选择热处理制度的正火温度为860℃

用线切割方法将试样切分后在管式炉中进行正火处理1号随炉冷却冷速约1℃/s;2号空气中冷却冷速约15℃/s;3号喷雾加速冷却冷速约20℃/s;4水加速冷却冷速约25℃/s

对不同正火冷速的试样进行组织分析:按照常规技术手段制备试样采用4%硝酸酒精侵蚀ZEISS Imager A1m型金相显微镜上观察显微组织并在场发射扫描电镜SUPA 55VP观察其高倍组织制作透射试样使用JEOL JEM-2100F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由于钢管厚度不足10 mm根据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标准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采用5 mm×10 mm×55 mm试验温度为100℃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

2验结果

2.1学性能试验

ASTM A3702012钢铁产品机械测试的测试方法和定义进行低温冲击试验结果见表1

验表明:采用5 mm×10 mm×55 mm试样的美国标准冲击吸收能量应大于9 J除了1号试样不满足其他均高于标准值并且随着正火冷速的增大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增加

2.2组织组成与晶粒尺寸

不同正火冷速热处理后的组织见表2显微组织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正火冷速的加快晶粒尺寸减小晶粒度由1号试样的6.5变为4号试样的9.01(a)1号试样随炉冷却正火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条带铁素体条带之间为珠光体;1(b)2号试样空冷晶粒明显细化并析出少量的贝氏体;1(c)3号试样喷雾冷却正火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1(d)4号试样喷水冷却晶粒更加细化珠光体含量减少贝氏体数目增多

2.3倍组织

通过组织分析1号与4号试样的组织差别最大1号中珠光体最多基本不含贝氏体4号试样中珠光体最少粒状贝氏体的含量最多所以通过扫描电镜对1号和4号试样进行高倍观察见图2

通过图2(a)(b)可以分辨出1号试样中有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层形态这是片状珠光体的特征所以金相照片中黑色组织为珠光体加快冷速的4号试样中(见图2(c)(d))出现M-A岛有条状块状和颗粒状粒状贝氏体组织是由M-A岛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上组成的所以金相照片中有水印形态的块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通过图3透射电镜的观察4号试样的组织中含有板条状铁素体而这正是粒状贝氏体中的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态可以进一步确认随着冷速加快粒状贝氏体组织出现

2.4击断口形貌

2.4.1宏观形貌

43.5Ni无缝钢管不同正火冷速试样的冲击断口宏观形貌一般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部分组成剪切唇和纤维区所占面积越大表明材料的韧性越好。4(d)4号喷水冷却试样的宏观断口表面有起伏和突起两侧的剪切唇和底部纤维区所占面积最大放射区面积最小;4(a)1号随炉冷却试样的宏观断口比较整齐几乎没有剪切唇和纤维区中部放射花样比较明显放射区面积最大;4(b)2号和图4(c)3号试样宏观形貌介于两者之间说明随着正火冷速的加快剪切唇和纤维区所占面积增大韧性提高这与冲击试验结果相吻合

2.4.2放射区形貌

通过放射区的微观形貌可以看出扩展区发生解理断裂和准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穿晶断裂的一种常见的主要断裂方式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因受拉应力作用而沿某些特定的平面发生分离准解理断裂的断口形态与解理断口相似但具有较大塑性变形的一种脆性穿晶断裂5(a)中的有解理台阶和大量的河花样河流花样是由解离台阶及局部塑性变形形成的撕裂脊线所组合的条纹这些河流花样起源于晶界和孪晶处向裂纹扩展方向发展并最终合并5(b)中出现了具有高密度的撕裂棱线条5(c)中河流花样增多断面出现少量凹陷5(d)中在解理平面内出现裂纹源并向四周放射的河流花样有更多高密度的撕裂棱线条这说明从图5(a)到图5(d)由解理断裂逐渐向准解理断裂过度试样的韧性加强

2.4.3纤维区形貌

3.5Ni无缝钢管不同正火冷速试样的冲击断口纤维区微观形貌如图6所示韧窝是由于显微空穴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地长大或聚集显微空穴与显微空穴之间的自由表面的厚度逐渐减薄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显微空穴越来越多最后导致材料破裂分离每个显微空穴就形成一个韧窝

6(a)1号试样比较平整出现大量的河流花样形成解理台阶是明显的解理断裂韧性很差6(b)(d)试样的微观形貌有大量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的韧窝组成沿着受力较大的方向韧窝被拉长呈抛物线状表示试样是以撕裂方式发生断裂为典型的韧性断裂从韧窝的形貌上来看4号试样的韧窝尺寸大而深2号和3号试样的韧窝尺寸变小并且深度变浅;从韧窝的数量上来看4号试样的韧窝数量最多2号和3号次之这与冲击试验结果相符

3析讨论

1试样在随炉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在较高温度下碳原子在近平衡的缓慢冷却条件下充分扩散首先在原奥氏体晶界上析出大量先共析铁素体然后剩余少量未转变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产生铁素体+渗碳体的片层状组织即珠光体由于冷速缓慢晶粒尺寸粗大珠光体片层结构的片间距较大珠光体内交界面和相界面较少是造成韧性较差的主要原因

2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过冷度增大一方面可以由部分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成粒状珠光体也可以由少量片状珠光体转化为粒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但塑性和韧性较好;另一方面使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减小增加了珠光体的相界面故增加韧性;过冷度增大还可以细化晶粒通过细晶强化大幅提高低温韧性

3号试样为喷雾加速冷却相变发生的温度较低铁原子扩散困难而碳原子能自由扩散开始在奥氏体贫碳区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的长大依靠碳的远程扩散碳扩散到附近的奥氏体中使奥氏体内富集碳出现浓度梯度随着奥氏体内碳浓度的均匀化扩散使先共析铁素体继续长大维持相平衡浓度要求富碳的奥氏体区逐渐缩小当奥氏体中碳浓度扩散均匀时先共析铁素体停止长大富碳奥氏体区成为孤立的小岛被先共析铁素体包围这种由块状铁素体和颗粒状小岛组成的组织是粒状贝氏体。富碳奥氏体区域随着进一步冷却形成过饱和的固溶体即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产生弥散强化作用提高了粒状贝氏体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2号试样相比冷速加快使晶粒尺寸减小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减少粒状贝氏体数量增加且粒状贝氏体的韧性要高于珠光体所以低温韧性升高

4号试样喷水加速冷却随着冷速的进一步加快铁原子扩散极为困难且碳原子扩散速率减慢先共析铁素体长大受到碳的扩散减慢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区减小而富碳的未转变奥氏体区增大富碳奥氏体区的碳浓度没有扩散均匀远离先共析铁素体晶界处的碳浓度较低进一步冷却形成粒状贝氏体而在先共析铁素体晶界附近碳的浓度较高继续冷却沉淀析出细小而弥散的碳化物碳化物弥散分布在网状位错中钉扎作用阻碍位错的滑移使裂纹的扩展受到弥散的碳化物和位错的限制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4

1)3.5Ni无缝钢管的正火冷速从1℃/s提升至15℃/s过程中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减小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细晶强化成为主要作用机制低温韧性大幅提升冲击吸收能量(100℃)平均值达到65 J

2)3.5Ni无缝钢管的正火冷速从15℃/s提升至25℃/s过程中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减少析出的粒状贝氏体组织逐渐增加相变强化作用下低温韧性进一步提高当正火冷速为25℃/s冲击吸收能量(100℃)平均值达到82 J

3)随着正火冷速的加快3.5Ni无缝钢低温韧性增强机制发生转变由细晶强化为主转变为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弥散强化和相变强化综合作用

本文标签:无缝钢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